close
我娘的小學同學說他爸爸在這兒工作了半個世紀,
台南就是這樣一個地方,處處是古蹟,連住家都可以是古蹟。



雖然每次回台南都會經過這裏,
直到這次才停了車走進來,據說以前是空地的停車場,
現在已經完全變成新建築。
而與老建築的接合部分是用膠,所以每逢下雨就會漏水,
這可能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。



但是這特別的新舊融合,還是個令人意外的驚喜。
左手邊有環境優雅的閱讀區,可通地下室。
地下一樓目前擺設之前的原住民系列展品。



森林小學的國文課沒有用過國編館的課本,我們應該是一綱多本的先驅。
國文老師青蘭從小就以台灣近代文學作為授課主題,
也讓賴和在我心中留在深刻的記憶。

這個台灣文學館有趣的地方,是有很多的互動設備。

例如仿照賴和的起居室作成的3D箱,以感應方式顯現賴和平日的作息,
當然也把賴和起居室所有東西都搬到這兒了,
看到鴨嘴器,才知道賴和也有診治婦科。



這是原住民族共八族木雕,分別為魯凱、布農、鄒、達悟、卑南、泰雅...
還有一個忘了,但不是阿美族。
只要低頭揮手讓天花板的感應器感應,就可以聽見八族的搖籃曲。



可聽也可看,對於我沒徹底研究的台灣近代文學,
這裏真的是個寶庫。



做成火車的樣子,窗中景色也以投影方式模擬真實火車,
並且還放了配樂,共有三首:
林強的《向前走》、胡美紅的《丟丟銅》和《牛犁歌》,
不時可見有人坐在「火車」中。



要瀏覽台灣近代音樂史嗎?
可以自己用手翻頁,真是太好玩了。



這裏有太多名家收藏及藏書、真跡。
藍與黑我連歌都會唱,我到底是什麼年代的人?
也有三毛的水壺、葉石濤...數不盡的作家真跡,
光看到這些我就很感動了。


文學之河。

記得學校成立台灣文學系時,系主任超愛我,
不時叫我轉系去他們系上,
現在我都忘了主任的本名,只記得他的筆名。

我說:主任啊,我是商學院的耶,這樣沒有學分可以抵...
主任:沒關係,妳想怎樣抵就怎樣抵..

這種對話一直持續到我大四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dachen1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